JCUSER-WVMdslBw
JCUSER-WVMdslBw2025-05-19 20:53

在与 DeFi 协议互动中涉及的固有风险是什么?

交互作用於 DeFi 協議的固有風險是什麼?

去中心化金融(DeFi)已成為金融行業中的一股變革力量,提供創新的方式進行借貸、交易和賺取收益,無需傳統中介。儘管 DeFi 提供了更高的可及性和透明度,但也引入了一系列固有風險,使用者在參與前必須了解這些風險。本文將全面探討這些風險,以幫助用戶安全地導航複雜的 DeFi 領域。

理解智能合約漏洞

DeFi 協議的核心是智能合約——根據預定規則自動執行金融交易的程式碼。雖然它們實現了無信任操作,但智能合約也容易受到錯誤和漏洞影響。歷史上重要事件如 2016 年 DAO 被駭事件顯示,被利用的漏洞可能導致巨額損失;大約 360 萬以太幣因重入攻擊(reentrancy bug)被盜[1]。這些漏洞通常源於開發過程中的程式碼錯誤或忽略邊界情況。一旦部署完成,智能合約不可修改,因此事後修復此類問題既困難又昂貴。

為降低此類風險,在部署新協議或更新前進行嚴格的第三方安全審計至關重要。此外,持續監控與獎勵黑客鬥賞計畫能激勵社群提前發現潛在缺陷。

去中心化資金池中的流動性風險

流動性對於 DeFi 生態系統內順暢交易與借貸活動至關重要。許多協議依賴由用戶提供的一籃子代幣形成流動池,以促進無中央訂單簿交易[2]。然而,在高波動或市場下跌期間,這些池可能面臨流動性短缺問題。不足的流動性會導致滑點——即交易以不利價格成交——甚至造成交易失敗。

例如,在突發市場崩盤或大額交易(所謂“鯨魚”操作)時,由於低流動性,價格可能劇烈波動[3]。參與收益農場或提供資金的人應意識到,如果市場狀況意外惡化,他們的資產可能變得難以變現。

市場波動影響

在 DeFi 平台中使用的加密貨幣本身具有高度波動性;其價值可能在短時間內劇烈起伏[3]。此類波動直接影響借貸協議中的抵押品估值,也會影響農民獲取利息或獎勵時所計算出的收益。一個突如其來的價格下跌可能觸發清算事件,即自動出售抵押品以償還債務——稱為“清算風險”。

這種不可預測性提醒用戶在運用槓桿策略或質押資產時:必須密切監控市場趨勢並設定適當的風險參數,如抵押率,以避免意外損失。

與法規相關的不確定性

全球範圍內對於 DeFi 的監管環境仍然模糊不清[4]。各國政府及監管機構日益關注去中心化平台,一方面擔憂消費者保護、洗錢及避稅等問題,一方面質疑現有法律是否適用於去中心化環境。

這種模糊狀態使得用戶和平台運營商面臨法律不確定性的挑戰;法規可能突然改變,引起限制某些活動甚至完全停運平台[4]。保持對法律框架演變的信息敏感,是避免違反規範並持續存取的重要措施。

安全威脅:釣魚攻擊與駭客入侵

除了智能合約本身存在技術漏洞外,用戶個人資金也面臨多種安全威脅[5]。“釣魚”攻擊仍然盛行——攻擊者假冒合法服務網站或電子郵件,以竊取私鑰或助記詞(seed phrase),從而取得錢包存取權(5)。一旦被破解,駭客可以立即盜走用戶帳號中的資產。

例如 2022 年 Wormhole 桥接橋遭遇價值 3.2 億美元的大型駭案凸顯出橋接基礎設施存在重大安全漏洞 [10] ,說明跨鏈互操作方案並非免疫攻擊目標。在實踐中,用戶應採取最佳做法,如啟用多重身份驗證(MFA)、硬體錢包,以及始終核實網址,以降低釣魚詐騙成功率 [5].

重入攻擊:持續存在之威脅

重入攻擊利用特定弱點,使惡意操作者能夠反覆調用合同內函數,而未等待先前調用完成[6] 。此漏洞允許未經授權訪問,有機會抽走受害協議中的資金,如果沒有妥善防範重入調用(6)。

DAO 駭案就是早期典型案例之一,它彰顯了此威脅的重要程度 [1] ,促使全球開發者開始加入像 mutex (互斥鎖)等防禦措施到他們代碼中 [6] 。確保良好的編碼標準,加上正式驗證方法,可大幅降低新協議部署時遭遇重入相關 exploit 的概率。

前置挖掘與三明治攻擊:利用交易排序

在區塊鏈網絡中,如果沒有由集中管理控制交易排序,就會出現“前置挖掘”(front-running)問題。[7] 快速操作者可以通過觀察待處理事務池(mempool)資料,有意提前提交自己的訂單,“先手” 攻略 — 改變其他人的價格(7)。

三明治攻擊則更進一步,即在目標交易之前放置一個訂單,而另一個緊跟其後—形成“夾心”,暫時操縱資產價格。[7]

這些策略破壞了像 Uniswap 等去中心化交換平台上的公平競爭原則,也給不了解此類手段的一般投資者帶來財務損失。[7]

減少此類危害的方法包括採用了時間加權平均價格 (TWAP),以及使用零知識證明等私密技術來提升匿名程度(若條件允許)。

對預言機及資料完整性的依賴問題

許多高階 DeFi 應用嚴重依賴外部資料來源,即所謂「預言機」(oracles),它們提供即時資訊如資產價格,[8][8][8][8], 利率等,用來支援自動決策(8)。但若資料源出錯、被操縱,就會造成嚴重誤判,例如導致不必要之清算或者支付錯誤(8)。

一些協議採用了多個獨立預言機來源結合分散式技術,希望提高抗造假能力,但仍不能完全消除所有相關風險 。


導航危機:最佳實踐與未來展望

儘管各方面都存在固有危險—from 技術缺陷到法規轉變—關鍵是採取全面且有效的方法管理风险。例如:定期審查代碼、多元投資組合、安全錢包、追蹤最新法律資訊,以及深入理解協議運作原理,都屬於謹慎參與的重要措施。

近期趨勢表明,加強安全措施正受到更多關注,包括事後更嚴格審計,以及制定更清晰、更具保障性的監管框架,以保護投資人同時推廣創新。在生態系逐步成熟、透明度、安全保障和遵從標準提升之際,其整體安全水準將逐漸改善,但所有參與者仍需保持警覺,共同維護去中心化金融活動之健康發展。

22
0
0
0
Background
Avatar

JCUSER-WVMdslBw

2025-05-22 08:07

在与 DeFi 协议互动中涉及的固有风险是什么?

交互作用於 DeFi 協議的固有風險是什麼?

去中心化金融(DeFi)已成為金融行業中的一股變革力量,提供創新的方式進行借貸、交易和賺取收益,無需傳統中介。儘管 DeFi 提供了更高的可及性和透明度,但也引入了一系列固有風險,使用者在參與前必須了解這些風險。本文將全面探討這些風險,以幫助用戶安全地導航複雜的 DeFi 領域。

理解智能合約漏洞

DeFi 協議的核心是智能合約——根據預定規則自動執行金融交易的程式碼。雖然它們實現了無信任操作,但智能合約也容易受到錯誤和漏洞影響。歷史上重要事件如 2016 年 DAO 被駭事件顯示,被利用的漏洞可能導致巨額損失;大約 360 萬以太幣因重入攻擊(reentrancy bug)被盜[1]。這些漏洞通常源於開發過程中的程式碼錯誤或忽略邊界情況。一旦部署完成,智能合約不可修改,因此事後修復此類問題既困難又昂貴。

為降低此類風險,在部署新協議或更新前進行嚴格的第三方安全審計至關重要。此外,持續監控與獎勵黑客鬥賞計畫能激勵社群提前發現潛在缺陷。

去中心化資金池中的流動性風險

流動性對於 DeFi 生態系統內順暢交易與借貸活動至關重要。許多協議依賴由用戶提供的一籃子代幣形成流動池,以促進無中央訂單簿交易[2]。然而,在高波動或市場下跌期間,這些池可能面臨流動性短缺問題。不足的流動性會導致滑點——即交易以不利價格成交——甚至造成交易失敗。

例如,在突發市場崩盤或大額交易(所謂“鯨魚”操作)時,由於低流動性,價格可能劇烈波動[3]。參與收益農場或提供資金的人應意識到,如果市場狀況意外惡化,他們的資產可能變得難以變現。

市場波動影響

在 DeFi 平台中使用的加密貨幣本身具有高度波動性;其價值可能在短時間內劇烈起伏[3]。此類波動直接影響借貸協議中的抵押品估值,也會影響農民獲取利息或獎勵時所計算出的收益。一個突如其來的價格下跌可能觸發清算事件,即自動出售抵押品以償還債務——稱為“清算風險”。

這種不可預測性提醒用戶在運用槓桿策略或質押資產時:必須密切監控市場趨勢並設定適當的風險參數,如抵押率,以避免意外損失。

與法規相關的不確定性

全球範圍內對於 DeFi 的監管環境仍然模糊不清[4]。各國政府及監管機構日益關注去中心化平台,一方面擔憂消費者保護、洗錢及避稅等問題,一方面質疑現有法律是否適用於去中心化環境。

這種模糊狀態使得用戶和平台運營商面臨法律不確定性的挑戰;法規可能突然改變,引起限制某些活動甚至完全停運平台[4]。保持對法律框架演變的信息敏感,是避免違反規範並持續存取的重要措施。

安全威脅:釣魚攻擊與駭客入侵

除了智能合約本身存在技術漏洞外,用戶個人資金也面臨多種安全威脅[5]。“釣魚”攻擊仍然盛行——攻擊者假冒合法服務網站或電子郵件,以竊取私鑰或助記詞(seed phrase),從而取得錢包存取權(5)。一旦被破解,駭客可以立即盜走用戶帳號中的資產。

例如 2022 年 Wormhole 桥接橋遭遇價值 3.2 億美元的大型駭案凸顯出橋接基礎設施存在重大安全漏洞 [10] ,說明跨鏈互操作方案並非免疫攻擊目標。在實踐中,用戶應採取最佳做法,如啟用多重身份驗證(MFA)、硬體錢包,以及始終核實網址,以降低釣魚詐騙成功率 [5].

重入攻擊:持續存在之威脅

重入攻擊利用特定弱點,使惡意操作者能夠反覆調用合同內函數,而未等待先前調用完成[6] 。此漏洞允許未經授權訪問,有機會抽走受害協議中的資金,如果沒有妥善防範重入調用(6)。

DAO 駭案就是早期典型案例之一,它彰顯了此威脅的重要程度 [1] ,促使全球開發者開始加入像 mutex (互斥鎖)等防禦措施到他們代碼中 [6] 。確保良好的編碼標準,加上正式驗證方法,可大幅降低新協議部署時遭遇重入相關 exploit 的概率。

前置挖掘與三明治攻擊:利用交易排序

在區塊鏈網絡中,如果沒有由集中管理控制交易排序,就會出現“前置挖掘”(front-running)問題。[7] 快速操作者可以通過觀察待處理事務池(mempool)資料,有意提前提交自己的訂單,“先手” 攻略 — 改變其他人的價格(7)。

三明治攻擊則更進一步,即在目標交易之前放置一個訂單,而另一個緊跟其後—形成“夾心”,暫時操縱資產價格。[7]

這些策略破壞了像 Uniswap 等去中心化交換平台上的公平競爭原則,也給不了解此類手段的一般投資者帶來財務損失。[7]

減少此類危害的方法包括採用了時間加權平均價格 (TWAP),以及使用零知識證明等私密技術來提升匿名程度(若條件允許)。

對預言機及資料完整性的依賴問題

許多高階 DeFi 應用嚴重依賴外部資料來源,即所謂「預言機」(oracles),它們提供即時資訊如資產價格,[8][8][8][8], 利率等,用來支援自動決策(8)。但若資料源出錯、被操縱,就會造成嚴重誤判,例如導致不必要之清算或者支付錯誤(8)。

一些協議採用了多個獨立預言機來源結合分散式技術,希望提高抗造假能力,但仍不能完全消除所有相關風險 。


導航危機:最佳實踐與未來展望

儘管各方面都存在固有危險—from 技術缺陷到法規轉變—關鍵是採取全面且有效的方法管理风险。例如:定期審查代碼、多元投資組合、安全錢包、追蹤最新法律資訊,以及深入理解協議運作原理,都屬於謹慎參與的重要措施。

近期趨勢表明,加強安全措施正受到更多關注,包括事後更嚴格審計,以及制定更清晰、更具保障性的監管框架,以保護投資人同時推廣創新。在生態系逐步成熟、透明度、安全保障和遵從標準提升之際,其整體安全水準將逐漸改善,但所有參與者仍需保持警覺,共同維護去中心化金融活動之健康發展。

JuCoin Square

免責聲明:含第三方內容,非財務建議。
詳見《條款和條件》